熱泵是一種將低溫熱源的熱能轉移到高溫熱源的裝置。通常用于熱泵裝置的低溫熱源改是我們周圍的介質——空氣、河水、海水,或者是從工業生產設備中排出助工質,這些工質常與周圍介質具有相接近的溫度。熱泵裝置的工作原理與壓縮式制冷機是一致的;在小型空調器中,為了充分發揮它的效能,在夏季空調降溫或在冬季取暖,都是使用同一套設備來完成的。在冬季取暖時,將空溫器中的蒸發器與冷凝器通過一個換向閥來調換工作。
在夏季空調降溫時,按制冷工況運行,由壓縮機排出的高壓蒸汽,經換向閥(又稱四通閥)進入冷凝器,制冷劑蒸汽被冷凝成液體,經節流裝置進入蒸發器,并在蒸發器中吸熱,將室內空氣冷卻,蒸發后的制冷劑蒸汽,經換向閥后被壓縮機吸入,這樣周而復始,實現制冷循環。在冬季取暖時,先將換向閥轉向熱泵工作位置,于是由壓縮機排出的高壓制冷劑蒸汽,經換向閥后流入室內蒸發器(作冷凝器用),制冷劑蒸汽冷凝時放出的潛熱,將室內空氣加熱,達到室內取暖目的,冷凝后的液態制冷劑,從反向流過節流裝置進入冷凝器(作蒸發器用),吸收外界熱量而蒸發,蒸發后的蒸汽經過換向閥后被壓縮機吸入,完成制熱循環。這樣,將外界空氣(或循環水)中的熱量“泵”入溫度較高的室內,故稱為“熱泵”。上海冰箱廠生產的CKT一3A型窗式空調器,就是一種熱泵式空調器。在圖2—17的熱泵循環中,從低溫熱源(室外空氣或循環水,其溫度均高于蒸發溫度to)中取得Q。kcal/h的熱量,消耗了機械功ALkcal/h,而向高溫熱源(室內取暖系統)供應了Qlkcal/h的熱量,這些熱量之間的關系是符合熱力學第一定律的,即Q1=Q0十ALkcal/h如果不用熱泵裝置,而用機械功所轉變成的熱量(或用電能直接加熱高溫熱源,則所得的熱量為ALkcal/h,而用熱泵裝置后,高溫熱源(取暖系統)多獲得了熱量:Q1—AL=Q0,kcal/h此一熱量是從低溫熱源取得的,如果不用熱泵裝置,就無法取得這一熱量。故用熱泵裝置旨可節省燃料,又可利用余熱。
熱泵的工作循環與熱機的工作循環正好相反,熱機是利用高溫熱源的能量來產生機械功的,而熱泵是靠消耗機械功將低溫熱源的熱量轉移到高溫物體中去。若熱泵與熱機具有兩個相同的熱源溫度,則熱機循環的熱效率η=AL╱Q1;熱機循環的能量指標----熱量轉換系數φ=Q1╱AL,故φ=1╱η。η值總是小于1的,故φ值是大于1的。若制冷機與熱泵具有兩個相同的熱源溫度,則它們之間的關系為:φ=Q1╱AL=Q0+AL╱AL=ε+1,ε是制冷機的制冷系數。由此可看出,熱量轉換系數的最小值是吁=1,在此極限情況下Q。=o,即沒有從低溫熱源吸取熱量。

作為自然界的現象,正如水由高處流向低處那樣,熱量也總是從高溫區流向低溫區。但人們可以創造機器,如同把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而采用水泵那樣,采用熱泵可以把熱量從低溫抽吸到高溫。所以熱泵實質上是一種熱量提升裝置,熱泵的作用是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熱量,并把它傳遞給被加熱的對象(溫度較高的物體),其工作原理與制冷機相同,都是按照逆卡諾循環工作的,所不同的只是工作溫度范圍不一樣。熱泵在工作時,它本身消耗一部分能量,把環境介質中貯存的能量加以挖掘,通過傳熱工質循環系統提高溫度進行利用,而整個熱泵裝置所消耗的功僅為輸出功中的一小部分,因此,采用熱泵技術可以節約大量高品位能源。
在運行中,蒸發器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熱量以蒸發傳熱工質,工質蒸汽經壓縮機壓縮后溫度和壓力上升,高溫蒸氣通過冷凝器冷凝成液體時,釋放出的熱量傳遞給了儲水箱中的水。冷凝后的傳熱工質通過膨脹閥返回到蒸發器,然后再被蒸發,如此循環往復。